2024年,我在网上乱转,撞见了一个叫“all in one”的玩法。意思就是说,只靠一台机器——可能是电脑,也可能是NAS——就把软路由、NAS、远程主机这些事儿全给包了。等于说,一台设备,干了好几台的活儿。买也只需买一件,放也只需占一块地方,弄也只需配置一次。说起来是省事,像极了那种一锅炖的菜,什么都往里丢。
有什么用?头一个,NAS。说白了,就是给自己搭个私人云盘。手机里照片视频塞不下了,往这里备份;文件传来传去,随地取用。当然,网盘也行,但有些人怕隐私泄露,怕秘密不再是秘密,宁可自己管着。再说,网盘那速度,你不掏钱,它就跟你磨洋工。另外,还能在NAS上搞媒体服务器,省下几个影视平台的会员费;也能搭个人博客。有人说,阿里云一年才99块,便宜啊——但那配置,两核CPU、2G内存,跑起来跟老牛拉破车似的,不如拿来做个反向代理,让自己在外头也能连回家里的服务器,反倒实际些。
第二个,软路由。算是给家里的路由器加个外挂,能加速游戏,能拦截广告,网页的、视频的,都能拦。OpenWRT里头插件一大堆,随便选,像超市货架上的零食,琳琅满目,但你真拿到手吃了,未必每样都合胃口。
第三个,远程控制。弄个Windows或Linux主机,出门在外,手机一点,就能遥控家里那台机器。听起来很未来,用起来嘛,有时候像在跟一个反应总慢半拍的人说话。
我也跟风折腾过。网上有人说,all in one用不着多高性能,十年前的旧电脑都行。我信了,跑去闲鱼捡垃圾,凑出一台,还为黑苹果性能好点,特地买了张RX560的显卡。底层用了PVE,虚拟出openwrt、Windows11、ubuntu、debian、群晖NAS……热热闹闹装了一堆,最后发现,基本吃灰。
小主机性能就那样,跑点开发测试或许还行,普通人真用不起来。后来我索性只装了个飞牛OS作底,上头虚拟一个immortalwrt做旁路由。这个更适合咱们这儿的人,插件好装,源里就有,不费劲。
我看不少人玩all in one,喜欢用低端赛扬,硬塞好几个系统,尤其爱强装Windows。我总觉得大家对这玩意儿有点误解。all in one不是为了把系统像塞行李一样硬挤进一台主机,而是靠虚拟化省硬件、省电、省地方。所以它得满足两条:性能不能太差,系统也得选对。
我自己有一台奔腾N6000的小主机,CPU跑路由够用,4C4T虚拟出openwrt、爱快,再挂个Linux Server,也没问题。但你要它裸跑Windows,也就刚够系统自己喘气,真要干点重的,立马卡给你看。性能弱的赛扬硬搭Windows all in one,有点像小马拉大车,架势是有了,跑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。
x86路由常常得用虚拟化,最常见的就是“爱快+openwrt”,一个管主、一个辅助,分工明确。所以选CPU最好挑支持VT-d直通的。你甚至还能用Docker继续搭服务——这也算all in one。因为开销不大,所以反而稳定。赛扬还是弱,哪怕新的N100单核能打,但四线程,终究还是少了点。
拓展性不行,all in one也就失去了意义。比方说你搞了一台小主机,装了四五个系统,但网口就一个千兆、硬盘接口就一个NVMe——那你刷个群晖除了体验安装过程,实际啥也存不了。
真正的all in one,是朝着家庭服务器去的。虚拟化这技术,本来也就是从服务器那儿来的。如果你有一台性能不差的机器,完全可以用PVE或ESXi做底层,往上堆系统:装Windows,插张显卡,串流打游戏;装NAS,直通硬盘当文件服务器;装openwrt,插多口网卡管家里的网;再挂点智能家居、多媒体服务……这才像样。
现在弄家庭服务器,早就不必搬商用方案了。洋垃圾噪音大、电费高,不如家用CPU来得安静省电。如今核心越来越多,6核12线程、8核16线程,普通人家,足够了。
说到底,all in one 不是硬凑,而是适得其所。就像一锅好汤,不是你什么都往里扔,而是你知道该放什么、能熬出什么滋味。